中新网北京11月29日电(吴家驹)11月29日上午,2023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在北京开幕。大会达成意向签约项目152个,意向投资额超千亿元,签约项目覆盖六大产业链条和五大产业集群。
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" src="//i2.chinanews.com.cn/simg/cmshd/2023/11/29/d7f738c8d43b40af8375e6f1508dc605.jpg" alt="11月29日,2023年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在北京举行。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" />
11月29日,2023年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在北京举行。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
本次大会由北京市人民政府、天津市人民政府、河北省人民政府、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共同主办,以“投资京津冀、共赢新时代”为主题,设置“1+6+N”活动总体架构,即一场高规格双链大会、六场产业专题推介和N场产业考察系列活动,构筑京津冀面向全球招商推介与资源聚合平台。
会上,京津冀分别推介了三地产业发展优势、思路和主要内容。在主题推介环节,大会发布了“五群六链五廊”的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新图景。首次发布了氢能、生物医药、工业互联网、高端工业母机、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、机器人等六大跨区域产业链图谱,成为投资京津冀的指南针和导航图,助力构建区域创新链、产业链、供应链深度融合新体系。
据悉,2023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达成意向签约项目152个,意向投资额超千亿元。签约项目覆盖氢能、生物医药、工业互联网、高端工业母机、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、机器人等六大产业链条和集成电路、网络安全、生物医药、电力装备、安全应急装备等五大产业集群。
项目投资方包括来自京津冀以及广东、江苏、上海等全国各地的优秀企业。其中,渤海中部1000MW海上风电、怀来极数云智能算力中心、京津电子化学品协同保供合作备忘录、中电建天津共享储能、环京预制菜智慧产业园等20个代表项目在大会上现场签约,投资额共计220亿元。
大会还发布了《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报告(2023)》,系统回顾了过去九年京津冀在非首都功能疏解、产业结构优化、产业链供应链耦合、创新创业发展、重大项目建设等多方面的协同成就,总结了京津冀产业协同特色,推出了产业协同发展的典型经验案例,指引实践再深化、再提升。
此外,16家行业协会代表单位共同见证了京津冀产业链“织网工程”的启动。未来,京津冀地区将以产业链“织网工程”为载体,进一步引导发挥行业协会、产业联盟等社会组织力量,完善建立政企间、企业间、行业间的链接服务网络。
另外,大会举行了“投资京津冀·联合招商合作伙伴”授牌仪式,邀请来自普华永道、德勤等12家合作伙伴面向全球全国进行产业链补链招商,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项目落地京津冀。(完)
今天(11月28日),跨越伶仃洋、连接广东深圳市和中山市的深中通道,主线正式贯通,距离明年建成通车又近了一步。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又一超级工程。那么,超级工程,有何“超能力”呢?点击视频↓↓↓
视频:主播说联播丨超级工程,有何“超能力”?来源:央视新闻客户端
首先当然是“超震撼”,大家从画面上就会有直观的感受:浩瀚洋面上,桥梁如巨龙蜿蜒,西人工岛似鲲鹏展翅,而在我们看不见的海底,还铺展着水下“长龙”沉管隧道。而这样的超级工程,自然有“超高难度”,深中通道集“桥、岛、隧、水下互通”于一体,双向八车道,是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。面对江海出的难题,超级工程迸发出了“超级智慧”,刷新了诸多世界之最。一位建设者的话让人印象深刻,他说,之前到国外的类似工程去调研学习,外国人不让我们靠近看,而经过5年的研发和施工,如今中国人自己造出了更好的。
您看,超级工程带给我们的,不仅是工程成果本身,还有一项项技术突破。此外,超级工程有“超大意义”。深中通道通车后,不仅深圳市和中山市将进入“半小时生活圈”,还将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融合发展。我们的超级工程从来不是为了炫技,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民福祉。
今天,另一个宇宙级的超级工程也有好消息,中国空间站的超高清全身照首次公布,真的是超惊艳。
我们赞叹于超级工程上天入海的“超能力”,更不会忘记,“超能力”的背后,是中国制造、中国创造、中国建造的全面发力,更是每一位建设者的辛勤付出。
来源:央视新闻客户端 【编辑:房家梁】